热水供暖系统中沿管道的水流需要循环功率来克服阻力损失。根据循环动力的主要来源,可分为重力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
重力循环系统以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通常适用于没有或远离集中热源、对供暖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重力循环系统中,在主给水立管顶部(距主给水管道顶部标高300~500mm)设置膨胀水箱,以容纳系统水温升高后膨胀的水,补充系统水温下降和泄漏时的缺水,稳定系统压力和排风。
重力循环系统的作用压力小,管内水流速度小于气泡漂浮速度(约0.1m/s~0.2m/s)。因此,水平给水干管和回水干管的坡度不应小于0.005,坡度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使气、水反向流动,从膨胀箱排入大气。
忽略管道散热的影响,重力循环系统回路的作用压力表示为:
人体循环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图1.4-4重力循环单管下游系统施加压力
注:对于串联单管下游系统,总重力作用压力由各层重力循环作用压力之和得出,如图1.4-4所示:
A-A段右侧作用压力P1=ρgh0g+ρ2h2g+ρhh1g=g(ρgh0+ρ2h2+ρhh1)
A-A段左侧作用压力P2=ρgh0g+ρgh2g+ρgh1g=g(ρgh0+ρgh2+ρgh1)
因此,P1-p2=g[(ρ2-ρg)h2+(ρh-ρg)h1]
以散热器到各层热源的高差为计算依据,即:h1=h1,h2=h1+h2
在上述公式中,h2=h2-H1被引入并排序为:P1-p2=g[(ρ2-ρg)h2+(ρh-ρ2)H1]
当n组散热器在循环回路中串联时,总作用压力为:
重力循环系统通常采用上供下回的垂直系统。循环回路中水的冷却压力与系统供水管道的布置、楼层高度、计算的冷却中心与加热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有关,数值可从《采暖工程》(第四版)附录3-2中选择。在单管系统中,由于各层散热器串联,且各层散热器串联与锅炉(供暖中心)形成循环作用压力,因此在多层建筑中,单管系统比双管系统更可靠。此外,加热中心上方的冷却中心(H为正)促进循环,加热中心下方的冷却中心(H为负)减缓循环。
设计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作用半径不应超过50m,宜采用上送下回流。应尽量减少锅炉的位置,以增加系统的作用压力。如果锅炉中心与底部散热器中心的垂直距离较小,应采用单管上送下回重力循环系统,优先采用单管垂直串联系统。给水干管和回水干管的坡度均应为0.005~0.01,坡度方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根据支管长度的不同,连接散热器的支管也应具有0.01~0.02的坡度,以便系统中的空气可以集中在膨胀箱中排放到大气中。
天丞健:健康使者,传承健康,守护爱。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天丞健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ea.com/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