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治疗名词解释(姑息治疗概念)

来源:肿瘤疼痛与肿瘤康复

作者:河南省肿瘤医院 谢广伦


许多患者、家属甚至同事对姑息治疗、临终关怀和安乐死之间的区别感到困惑。当许多癌症患者听说他们想转到姑息治疗部门时,他们认为自己快死了,或者肿瘤没有法治。他们需要放弃肿瘤治疗,所以他们情绪低落,对治疗产生极大的抵抗力。这种错误的想法使许多患者错过了很多治疗机会。因此,本文是关于我们经常听到的这些专业词汇之间的差异,以避免更多的人误入歧途。

姑息治疗、临终关怀和安乐死都来自外来词。姑息治疗源于英语中的姑息治疗,其原意是“缓解”和“保守治疗”,因此也被翻译为姑息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将姑息治疗定义为“姑息治疗医学是对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全面、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控制患者的疼痛和相关症状,关注心理、社会和心理问题。其目的是为患者及其家人赢得最佳的生活质量。”简言之,虽然有些疾病无法治愈(如恶性肿瘤、中风引起的长期昏迷等),但我们可以控制这些疾病的相应症状或疾病,并提供良好的护理,使患者能够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根据定义,“最佳支持性护理”一词可能更准确。

对于肿瘤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很难实现完全治愈(据统计,中国肿瘤患者的总体五年生存率不足40%)。更重要的是,通过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靶向治疗,延长生存时间,达到“肿瘤生存”的效果。但仅仅延长生存时间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肿瘤引起的疼痛、功能障碍、营养不良、胸腹水、肠梗阻、淋巴水肿以及肿瘤治疗引起的各种疼痛,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化疗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放射性粘膜炎等,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甚至使生命比死亡更糟。癌症姑息治疗就是积极有效地治疗这些相应的症状或疾病,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加舒适。它可以被普遍理解为“幸福生活”——生活在内心的平静和幸福中。

姑息治疗不是放弃治疗,而是积极有效地支持相应症状和疾病的治疗。姑息治疗不是为了治疗肿瘤。对于许多肿瘤患者来说,虽然不能治愈肿瘤,但如果能够通过手术或放化疗来减轻肿瘤,减轻疼痛、梗阻等相关症状,也属于姑息治疗的范畴,即姑息手术、姑息化疗和姑息放疗。

姑息治疗名词解释(姑息治疗概念)

姑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对癌症患者也有以下优势:1。许多原本因身体状况不佳而被评估为无法耐受肿瘤治疗的患者,由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可能会被重新评估为可以耐受,从而有机会进行进一步的肿瘤治疗;2、大量研究表明,姑息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同时,由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机体可以分泌更多的抗肿瘤成分,从而延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使肿瘤患者寿命更长。2010年,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专家在《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早期姑息治疗”。研究表明,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早期姑息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了2.7个月,接受强化临终治疗的患者比例下降。随后对其他肿瘤的许多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姑息治疗不仅可以使患者活得更好,而且可以活得更长!3、姑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这不仅是研究证据,也是许多癌症患者的家庭成员。

由于姑息治疗不仅涉及多种肿瘤治疗手段,还涉及许多相应症状的治疗,单纯依靠一个专家或部门很难达到最佳治疗,因此多学科会诊尤为重要。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不仅为大多数肿瘤患者提供最佳姑息治疗策略,还通过肿瘤姑息治疗的多学科会诊(MDT)为大多数肿瘤患者提供最佳姑息治疗策略,由肿瘤科、肿瘤外科、骨科、放射科、疼痛科、影像科、免疫治疗科、危重医学科、核医学科、营养科、药学和精神护理科的专家共同咨询,它也为后续肿瘤提供了最佳的治疗方案。

姑息治疗名词解释(姑息治疗概念)

姑息治疗名词解释(姑息治疗概念)

姑息治疗名词解释(姑息治疗概念)

姑息治疗名词解释(姑息治疗概念)

临终关怀,在中国常被翻译为临终关怀,源于英语hospital care,最初是指为晚期疾病患者提供的养老院和庇护所。指在终末期患者或老年患者死亡前,为其提供身体、心理和精神护理、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疼痛和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和平、尊严地死去。就时间而言,这是姑息治疗的最后阶段,是姑息治疗的延续和终结。临终关怀强调死亡质量,不会通过医疗手段加速死亡过程,也不会故意延长没有质量的生命(通常不建议为终末期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等侵入性手术,以避免增加疼痛)。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尽管临终关怀阶段意味着在生命结束时,不会有癌症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有治疗。相反,将使用最基本的药物和手段(如止痛药、止咳药、吸氧、精神护理等),通过护理和服务,帮助终末期患者在舒适、和平、痛苦和尊严中死去。因此,它可以理解为“有尊严的死亡”。

姑息治疗名词解释(姑息治疗概念)

(抗肿瘤治疗、姑息治疗与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关系:姑息治疗贯穿于癌症治疗的全过程,临终关怀属于生命的最后阶段)

安乐死是指一名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在医生的批准下,应患者及其亲属和朋友的要求,由于极度的精神和身体疼痛,在无痛状态下结束生命的过程。安乐死不同于临终关怀。安乐死意味着停止或放弃治疗,让终末期患者提前结束生命。由于安乐死加速了垂死患者的死亡,它在伦理上违背了患者的生命权,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法律上都不承认安乐死。目前,只有美国、瑞士、荷兰、比利时和西班牙的一些州将安乐死合法化。事实上,安乐死不是安乐死,而是垂死的病人因为极度疼痛而被迫采取的一种无助的措施。同时,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负担得起安乐死服务。据报道,亚洲第一个实施安乐死的人是台湾媒体人傅大仁。由于胰腺癌的痛苦不堪,他于2018年前往瑞士实施安乐死,花费约300万元。

综上所述,姑息治疗等于积极治疗,“幸福生活”(在和平与幸福中生活),临终关怀等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舒适和平地“尊严地死亡”,安乐死意味着提前放弃或结束最后的生命。我们应积极倡导尽快姑息治疗,提倡临终关怀,不推荐安乐死。

现在明白了吗?

作者简介:谢广伦,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河南省肿瘤医院疼痛康复与姑息医学科主任。学术兼职:河南省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癌痛学组副组长,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疼痛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疼痛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专业擅长:难治性疼痛(如癌痛、神经痛和术后慢性疼痛)、肿瘤康复与肿瘤姑息支持治疗。

天丞健:健康使者,传承健康,守护爱。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天丞健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srs225@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uea.com/4260.html